#06 寶馬iX
級別:中大型SUV
售價:74.69-99.69萬元
試完寶馬iX,心里竟然空落落的。作為血液中涌動著汽油的車迷,我曾對電氣化嗤之以鼻。現在想想,幾年前的我未免有些膚淺,格局小了。今天,我會問自己:選擇電動車,我們放棄了什么?又得到了什么?言歸正傳,對于BMW而言,iX無疑是一部劃時代作品。理性層面,我認為iX產品力可圈可點,配得上Bimmer的敬意。感性層面,我不愿面對內燃機消失后的空靈,也不愿輕易改變審美取向。愛恨兩種情感摻在一起是什么味道?我咂咂嘴,原來是酸的味道。
#07 大眾ID.3
級別:緊湊型車
售價:15.9888-17.3888萬元
反擊新勢力對手,ID.3夠不夠格?在我看來,這款車拿出了足夠的誠意。試駕之前,我本以為ID.3是一部新時代“高爾夫”,但現實擊碎了經驗主義。不吹不黑,ID.3比我記事以來的任何一代高爾夫都更出色。操控?平衡性極佳,駕駛樂趣讓人想起老寶馬。舒適?德味滿滿,更高級別車型也不過如此。實用?車身小巧,后排空間卻肉眼可見地寬敞。
#08 特斯拉Model Y
級別:中型SUV
售價:30.18-38.79萬元
從Model 3到Model Y,改變的絕不只是外觀和空間,整車調性也發生了微妙平移。之所以說“平移”,是因為Model Y依然有著典型的家族特質,繼承為主,創造為輔。這種感覺就像是畢業10年后與大學密友重逢,25歲的青澀與鋒芒不見了,取而代之的是35歲的成熟與穩重。他依然飽含熱情,卻更愿意將這份熱情與家人分享,而不是獨樂其中。
#09 小鵬P5
級別:緊湊型車
售價:16.27-22.93萬元
按照傳統觀點,車身尺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款車的檔次,但這種理論不完全適用于智能電動車。小鵬P5(緊湊型車)定位低于P7(中型車),卻配備了激光雷達和8155芯片,智能化維度反而更勝一籌。機械部分,小鵬P5懂得家庭消費者需要什么,動力和底盤“槽點”很少,完成度高于自家兄長,整體表現優于預期。
#10 高合HiPhi X
級別:中大型SUV
售價:57.00-80.00萬元
后來者何時能夠居上?我本以為這一天會很遙遠,畢竟前輩們歷經百年沉淀,才有了今天的江湖地位。沒成想,高合HiPhi X在機械素質方面實現了一定突破,整體表現對得起豪華定位。若是吹毛求疵,這臺車當然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,但整車OTA能力為一切留有可能。后來者的追趕仍在繼續,但破曉時分似乎越來越近了。
編輯點評:汽油味還香嗎?三年前,編輯部同事們肯定說“香”,順便帶著不屑的眼神,對電動車開展一番口誅筆伐。然而,電氣化技術進步遠比預期中迅速,續航里程大幅提升,補能效率節節高漲,駕駛感受更是后來居上。無論人們是否承認,內燃機正丟掉曾經的光環,加速交出歷史的接力棒。若你熱愛活塞運轉的聲音,請珍惜當下,別虧待了自己。若你單純把車當作交通工具,或許是時候擁抱未來了。
精彩內容回顧:
紅旗挺受關注的HS6 PHEV終于公布價格了,預售剛開始的優惠價是17.88萬起,一共出了145智混版、240智混版和220四驅智混版3個配置。按照行業慣例,新車上市指導價通常比預售價更低,紅旗HS6 PHEV也有望延續這樣的定價策略。
純電N7火了之后,東風日產趁熱打鐵,出了小一號而且是插混動力的N6。雖然廠家將其宣傳為“插混版N7”,但實際上這兩款車差別還挺大的。
工信部又發新車了!!!誒?這臺大眾怎么是金色標。難道也是ultra版?其實這是大眾在國內更專注純電市場,為了更貼合中國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而打造的純電品牌“與眾”。
還記得以前零跑的綽號叫“半價理想”嗎?說實話作為F1車迷的我對純家用的suv實在是不太提得起興趣,之前也就沒太關注零跑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,因為零跑這次帶來的車,它叫lafa!預售價10.58萬元起,11月28日正式上市。
時隔多年,智己也加入了“增程教派”,在8月發布了“恒星”增程系統。而這次發布會帶來的LS9,更是宣稱要重構全尺寸SUV規則。